闹春牛(民俗)

2018-09-21 13:01:48

“闹春牛”是仁化春节期间的传统节令活动,在仁化县长江镇、城口镇、闻韶镇等地广为流传,据史料记载,清光绪元年当地就已流行春节时以“闹春牛”的方式庆贺新年。“闹春牛”活动一般从腊月开始筹备,其中牛是最重要的道具,人们用竹篾、铁线、黑布、纸等扎成春牛,并绘上图形,在牛头上画上牛眼睛、牛鼻子、牛嘴巴,牛尾用竹做成,缠以棕绳,牛身内衬草席,外面蒙上黑布,连接牛头牛尾。春牛队伍约十五人组成,其中一人打扮成守牛郎(妹),二人装牛头和牛尾,一人犁田,一人唱春牛歌,一人拉二胡,一人吹笛子,四人打锣鼓,另有替补四人。活动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、主持,由他制定活动时间,召集制作春牛的村民,选用上等的牛皮制作成憨厚老实的“春牛”。   

“闹春牛”歌用客家方言传唱,以“牛”作载体,唱的歌词可随机应变,多以尊敬、祝贺、感谢为主,充分展现了艺人的聪明才智。“闹春牛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,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2009年,闹春牛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